[文章]回忆工大往事、共叙工大情谊-刘亮


我叫刘亮,是哈工大2010届一名普通的毕业生,现就职于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担任电气控制室主任,是国防科技战线的一名员工。2020年是哈工大建校一百周年,在此献上一篇短文,回忆工大往事,共叙工大情谊,感恩母校多年来的培育之恩。
2004年,我从辽宁西部的一个小县城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内心夹杂着一丝不安,来到了哈尔滨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看到主楼的那一刻,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巍峨,透着一股子英气,而哈工大的基因就是在这不经意间铭刻,在这个校园度过的六年青春时光,也完全影响了我后面的人生轨迹。
大一,二校区的一年,宁静而充实,在这里感受到的是名师大家的风范,也得益于哈工大厚基础的培养。时隔十六年,我还能够清晰的记得当年上课的情景。讲授工科数学分析的刘锐老师,上课只带几支粉笔,全程板书,思路清晰,一气呵成。讲授线性代数的郑保东老师,儒雅风范,思维严谨。讲授工程制图的刘忠良老师,将每个线条都看成艺术,娓娓道来。还有讲授英语的美女栾老师,记得借教师节的由头,每人给美女老师一个拥抱。每天,宿舍、阳光大厅、教室、专教间穿梭,经常站在主楼廊桥,透过玻璃幕墙,眺望开发区的繁华灯光,真的是岁月静好!
大二、大三,换了环境、换了辅导员,一校区就像个大市场,整日熙熙攘攘,电机楼、大教室楼、红楼、学士楼、学苑楼,到处人头攒动。包革军老师讲授的复变函数,柴凤老师讲授的电路理论,刘旺老师讲授的信号与系统,彭宇老师讲授的数字信号处理,被称为四大天书,还有高频电子线路、物理光学,让无数同学望而生畏、苦不堪言。还记得,大家在参见毕业典礼时,班里的杨沛还在为准备工科数学分析的补考抓紧备考。也许,这就是哈工大教书育人的缩影,没有妥协、没有缩水,有的只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这两年里,自己过得很充实,也收获很多,金工实习做的第一件作品——月球车、参加的数学建模竞赛——人口预测、参加的电子竞赛——DDS信号发生器,在学校搭建的平台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快速成长。
大四是收获爱情的一年,确定保研后,每天都是看着考研同学的忙碌身影默默祝福。这一年,跟女朋友玩遍了哈尔滨,将回忆留在了大街小巷,当然,女朋友也变成了现在的爱人。这一年的毕业设计,为戴呼和师兄的检测设备插上了蓝牙的翅膀,也获得了黑龙江省优秀毕业生称号。
科技园2A栋、南苑食堂,成为我研究生生涯新的阵地,也很幸运的加入姜老师团队,也结识了我们十三人的兄弟姐妹,林老师、孙老师、魏老师、许老师,所有人都朝气蓬勃,有家一样的温暖。这里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现在工作中的技能、做事的方法、以至风格,都是在这里打下的基础。毕业时,接过周玉副校长颁发的优秀毕业生奖牌、王树国校长颁发的毕业证书,我的大学时光落下了帷幕,但心中多了份对母校的思念和牵挂。
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也遇到了许许多多哈工大人,他们都秉承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努力工作、拼搏奋斗,收到了各方面的广泛赞誉。
一转眼,毕业已十载,这里留下了我最美好的青春记忆,哈工大的生活感觉就在昨天,历历在目,也永生难忘!
2019年6月携全家返母校参加院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