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IMS学生分会学术沙龙


2025年3月30日星期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分会作为第三届IEEE仪器与测量协会(IMS)学生分会学术沙龙的重要分会场,成功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会。本次沙龙由IEEE IMS学生分会主办,IEEE IMS中国协会指导,严如强教授担任指导老师,旨在推动IMS学生分会在国内的发展,加强学术交流,激发青年学生科研热情。此次学术沙龙特别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的学生分会代表,共同参与学术交流,促进了四校之间的学术互动与合作。
活动开场
分会场主席王媛博士生作为主持人,以热情洋溢的开场白拉开了本次学术沙龙的序幕。主持人王媛对各位参与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沙龙的议程安排与主题方向,为后续的学术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持人王媛宣布会议流程
杜宇航同学率先登场,他分享的主题是“一种基于不一致性的串联空间锂离子电池组退化建模方法”。杜宇航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锂离子电池组在航天领域的重要作用以及退化建模的必要性,通过引入不一致性因素,使建模方法更加贴合实际工况,为电池组的健康管理与寿命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杜宇航同学分享
刘滔同学紧随其后,带来“一种基于多维量化分配和双优化机制的可见光和红外图像融合方法”的分享。她详细介绍了图像融合技术在多模态信息处理中的关键作用,重点讲解了多维量化分配和双优化机制如何提升图像融合效果,使融合后的图像在细节呈现和信息完整性上更具优势。
刘滔同学分享
王瑛琪同学的分享主题为“基于多源同化技术的机翼表面压力场超分辨重构”。他从航空航天工程的实际需求出发,讲解了如何利用多源同化技术整合不同来源的数据,实现对机翼表面压力场的高精度超分辨重构。王瑛琪生动地呈现了该技术在提升飞行器性能分析与优化方面的巨大潜力,让在场观众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王瑛琪同学分享
白宇同学则聚焦于电子工程领域,分享了“一种基于前馈结构的TIADC时间失配估计方法”。他深入探讨了时间交织模数转换器(TIADC)在高速信号处理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时间失配问题对信号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前馈结构的估计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时间失配误差,提高信号转换精度。
白宇同学分享
在学术分享环节结束后,进行了颁奖活动,鼓励各位同学在今后不断交流学术心得,分享科研经验,现场气氛轻松而热烈。最后,全体与会人员共同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难忘的学术时刻。
颁奖合影留念
会议定制分享蛋糕
活动参与同学合影
在会议的最后,主席老师严如强教授和来自四校的学生分会主席分别进行了总结发言。严老师对本次学术沙龙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同学们的精彩分享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强调了学术交流对于科研创新的重要意义,鼓励同学们继续保持对科研的热情,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四校学生分会主席也分别发言,分享了各自学校学生分会的发展经验和成果,表达了未来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的意愿,共同推动IEEE仪器与测量协会学生分会的发展。
严老师和同学们合影
四校同学合影
本次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分会学术沙龙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科研成果的平台,更促进了不同高校间学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与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的学生分会代表共同汇报与讨论,四校学生在仪器与测量领域的前沿技术、科研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合作。未来,哈工大IMS学生分会将继续秉持学术创新精神,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为推动仪器与测量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期待与更多高校开展类似的学术交流活动,共同促进仪器与测量领域的科研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