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专业
智能测控工程,是2021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新开设的本科专业,专业代码为080720T,学位授予门类为工学,学制为4年。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在信息、电子、计算机、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作为信息获取的源头,现代智能测控技术是上述领域科研工作必备的手段之一。
智能测控技术具有信息化、智能化的特点,能够实现信息的智能获取和准确感知,有利于解决复杂海量信息的采集和知识的智能理解,是实现各领域高端装备自主可控的最基础环节之一。随着以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工业强国建设目标的提出,智能测控工程专业以智能信息感知和处理为核心,通过准确感知、高效传输、信息处理、智能测试、精确控制,已经融入工业智造、航空航天和智慧城市的每个角落。
电子信息本科专业类下设的智能测控工程专业,侧重于电子信息领域的信息获取和智能测控系统构建。该专业将电子学、信息论、系统工程、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技术交叉融合,以“电子测量原理”为其理论根基,以“电子系统的智能测试与诊断”为实践领域。
智能测控工程专业的前身是创建于1962年的电子测量与仪器专业,隶属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专业一直站在学术领域的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承担了多项科研任务。伴随着新时代科技高速发展,该专业已经发展成为融合了电子测量、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等学科的新兴交叉型学科。
课程体系
专业基础课程:电路基础、微机与微控制器原理、电子线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
专业核心课程: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控制理论基础、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微波技术、智能传感器原理、智能测控系统、人工智能基础。
专业与帝国理工学院、美国杜克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悉尼大学、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等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多次师生互访进行学术交流。
专业优势
近五年来,专业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自主可控智能测控装备的研发,完成了以C919大飞机、辽宁舰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型号的综合测控任务,有力保障了重大任务的顺利实施。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大会奖5项,省部级科技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8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
智能测控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是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大学前两年主要强化数学、电子、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基础,之后的专业课程则凸显个性发展,围绕工业智造领域急需的智能传感、信息感知、智能测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塑造学生的多元化能力。项目学习、课程设计、工程实践、企业实习和国际交流相互交融,贯穿于四年的培养体系中,着力打造具备工程领导力的新一代复合型工科领军人才。专业执行导师制,学生确定专业即可随导师从事相关科研工作,为本科生从事电子信息领域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夯实基础。
智能测控工程专业方向具有一支高水平、优秀的教师队伍,几十年来积累和沉淀了丰富的教学、科研、工程方面的成就和经验。这支队伍学术水平高,实力雄厚,作风稳健、基础扎实、进步快、冲劲大、能创新,能科研、能教学。多年来,专业教师承担以C919大飞机综合测控、国产化航母动力监控系统、虚拟试验验证为代表的多项国家和国防重大型号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本专业是 “自动测试与仪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动测试与仪器技术”黑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是“哈工大科技创新团队”,拥有哈工大-悉尼大学校级联合实验室、虚拟仪器哈工大研究生校内实践基地,同时是国家级精品课“单片机原理”的主要建设单位。曾获“黑龙江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等荣誉称号。
智能测控工程专业下设有多个校内外实践基地,同时与国内外多个知名企业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及海外联合实验室,与国际知名的电子设备公司如美国国家仪器(NI)、是德科技(KeySight),与国内电子高端装备的领头羊企业如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单位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通过建设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的实践教学基地,不仅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而且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尤其是学生通过校企联合实验能够直接与企业需求进行交流对接,有效缩短人才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强化培养了学生的系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智能测控工程专业常年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和学者,如美国马里兰大学的Petch教授、美国杜克大学的Chakrabaty教授、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Wayne Luk 教授、悉尼大学的Philips教授,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Shahnov院士等为顾问教授,并与悉尼大学建立了可重构计算校级联合实验室。这些知名教授来校短期讲学,提出建设性意见,提供国内外交流的渠道,联合指导研究生,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有机会接触到世界知名教授,了解专业最新前沿。
毕业生去向
智能测控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9%,其中80%以上毕业生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约10%的本科毕业生前往国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少量本科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本科生就业单位:华为、海思、中兴、大众、中车、大疆、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及航天、航空、电子、船舶等领域的主导科研院所。国内深造院校:清华、哈工大、上海交大、浙大、中科大等。境外深造院校:帝国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悉尼大学、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等。
-
智能测控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智能测控工程专业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即掌握坚实的信息感知与处理、电子技术、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基础理论与方法,电子信息类测控设备与系统、智能感知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等设计与工程实践的专业知识。培养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交叉学科知识,具有优良品德、执着信念、家国情怀,尊重社会价值,恪守工程伦理道德,具有沟通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具备研究、开发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研究人才和能够引领未来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杰出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优良品德、执着信念、家国情怀,尊重社会价值和工程伦理道德: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有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承担社会背景、环境背景和知识背景下的道德责任;尊重不同社会价值,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以及工程伦理意识;通晓行业规则和与本专业相关的国际惯例。
2.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具备与行业专家及非行业专家的交流沟通能力;具备带动或领导团队进行协作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多元文化素养,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理解能力。
3.创新精神:掌握本领域的相关知识,能够敏锐洞察工程问题的本质,并针对复杂工程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4.国际视野: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和形势。
5.多维知识结构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扎实的工程数理基础和电子信息领域相关专业知识及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具有理解、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推理、论证和判断的能力,并能够提出系统科学的解决方案。
6.终身学习能力并引领未来发展:具有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跟踪电子信息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并具备挖掘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工程知识: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相关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应用数学、物理、计算机、信息感知与处理、测控原理及人工智能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并借助文献辅助对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和分析论证,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给出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特定需求进行电子信息类测控设备与系统、智能感知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系统设计、试验方法分析、完成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处理、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具有信息获取能力,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和使用信息获取工具;能够合理地选择技术开发工具和资源,运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开发、仿真及验证过程中,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基于电子信息类测控设备与系统、智能感知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等设计与工程实践的相关背景知识,能够合理分析和评价本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可能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带来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解智能测控与环境、社会的关系,能够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良品德、家国情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具备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并适应职业发展。
9.个人和团队: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和创新创业的实践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10.沟通: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理解工程活动中涉及的重要经济与管理因素,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以及创新创业实践中加以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追踪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不断学习及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 173 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 73.5 学分,专业教育课程89.5 学分,个性化发展课程 10 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四、课程体系
专业基础课程:电路基础、微机与微控制器原理、电子线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微波技术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电子测量原理、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智能感知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基础、测控系统原理及应用、试验理论与方法。
五、学年教学进程表
智能测控工程专业第一学年教学进程表
智能测控工程专业第二学年教学进程表
智能测控工程专业第三学年教学进程表
智能测控工程专业第四学年教学进程表